在医学界,我们常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专家自己得了癌症却不治呢?” 这个问题听起来像是一个玩笑,但背后却隐藏着对医学专业人士的误解和好奇,作为一位医学专家,我想借此机会,用幽默的文笔来解答这个问题,并希望借此机会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让我们澄清一个误区:医学专家并不是“超人”,不会因为自己的职业就拥有“不死之身”,我们和普通人一样,都会面临疾病的风险,当我们自己或我们的亲人被诊断为癌症时,那种恐惧和不安并不比任何人少。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选择不治或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呢?这其实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原因:
理性决策
作为医生,我们深知治疗的风险和收益,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比疾病本身更严重,甚至可能缩短患者的生存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讨论,权衡利弊后做出决策,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治”,而是因为我们更倾向于选择一种对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
保持专业距离
在面对自己的病情时,我们常常会努力保持专业距离,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如果情绪失控或过于焦虑,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在公开场合下,我们可能会显得“冷静”或“无情”,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内心不痛苦或不在乎。
避免过度医疗
在医学界,有一个术语叫做“过度医疗”,即过度使用医疗资源或进行不必要的治疗,作为专家,我们深知过度医疗的危害,因此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积极治疗,而是更加注重治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追求生活质量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目标是让患者能够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而不是简单地延长生存期,如果一种治疗方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或降低其生活质量,我们会慎重考虑是否采用,毕竟,生命的质量同样重要。
家庭和情感因素
我们不能忽视家庭和情感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当我们的亲人被诊断为癌症时,家庭成员的意愿和情感往往也会成为我们决策的依据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选择可能更多地基于对家庭的整体考虑,而不仅仅是医学上的考量。
专家得癌症不治并不是因为我们是“超人”或“不治”,而是因为我们更注重理性决策、保持专业距离、避免过度医疗、追求生活质量以及考虑家庭和情感因素,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避免疾病的风险或对疾病无动于衷,在面对疾病时,我们同样会感到恐惧和不安,但我们会努力用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来应对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