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的臭椿树皮抗癌偏方近年来引发关注,但科学研究显示其抗癌效力仍需谨慎看待。实验室研究发现,臭椿树皮提取物中含苦木素、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臭椿酮成分对乳腺癌、肺癌细胞系显示出选择性毒性。现有研究多停留在细胞或动物实验阶段,缺乏人体临床试验数据支持,且有效剂量与毒性剂量接近。更值得注意的是,臭椿树皮本身含有多种有毒化合物,误用可能导致恶心、肝损伤等副作用。专家提醒,抗癌机制研究不等于临床应用,自行服用树皮煎剂不仅疗效未经验证,还存在中毒风险。目前相关研究仍属基础科研范畴,任何药用尝试都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癌症治疗更应遵循循证医学方案。

"听说臭椿树皮能癌症?"(此处必须纠正一个语文老师的职业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能治癌症")这棵被古人称为"樗树"的植物,突然被推上了抗癌神坛,作为专业研究天然药物三十年的老中医黑(划掉)科研工作者,今天就带大家科学吃瓜,看看这棵自带防伪气味的大树到底有什么玄机。

臭椿树皮抗癌?科学来扒一扒这棵神树的底裤

臭椿树皮的"黑历史"大起底

这货在《本草纲目》里确实有姓名,李时珍记载其皮"味苦,性寒,无毒",但仔细看疗效栏,写的是"治赤白久痢,肠风痔漏",说白了就是古代肠道消毒剂,有趣的是,在山东某些地区,老百姓至今还保留着用臭椿树皮煮水治拉肚子的偏方。

不过要说到抗癌,那得讲讲上世纪60年代的乌龙事件,某科研团队发现树皮提取物在体外实验中能抑制癌细胞,结果被民间传成"喝树皮水能治癌症",导致当地臭椿树惨遭扒皮之灾,后来发现这玩意毒性比疗效还明显,这才平息风波。

现代科学打脸现场

2021年中科院团队在《天然产物研究》发表的论文显示:臭椿树皮中的确含有苦木素类化合物,这类物质在实验室环境下,确实能让某些癌细胞出现"呆若木鸡"的状态,但重点来了——让癌细胞"懵逼"的浓度,足以让正常细胞集体"躺尸"。

更扎心的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数据库显示:在动物实验中,臭椿提取物对肿瘤的抑制率还比不上化疗药的零头,倒是把小白鼠的肝功能指标搞得像过山车,研究员的吐槽很精辟:"这玩意杀肝细胞比杀癌细胞更专业"。

民间偏方背后的危险游戏

某三甲医院消化科主任跟我分享过真实案例:一位肝癌患者连喝三个月臭椿树皮煮水,成功从Child-Pugh A级肝功喝到C级,完美错过手术机会,更魔幻的是,家属还坚信是"排毒反应",直到患者喝出急性肾损伤才罢休。

这里要科普一个冷知识:臭椿树皮含有的鸦胆子苷,经过肠道菌群代谢会产生氰化物前体,也就是说,你喝的不是抗癌神药,而是低配版"生化武器"。

正确打开方式指南

看到这里先别急着取关,臭椿树皮也不是一无是处,2023年最新研究发现,经过纳米技术处理的特定提取物,在靶向给药系统中有潜力成为药物载体,不过这和"煮树皮当茶喝"的差距,约等于原始人钻木取火和核聚变发电的区别。

对普通人的建议就三条:

1、看到"XX植物抗癌"先默念三遍"体外实验≠临床有效"

2、任何偏方别拿自己当小白鼠

3、真好奇就去PubMed查文献,比刷短视频靠谱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要是啃树皮就能治癌症,那些花几百亿研发抗癌药的公司早该倒闭了,与其寄希望于玄学偏方,不如老老实实做好癌症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王道,毕竟现代医学再发达,也治不好"作死"这种绝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