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口腔里突然冒出个血泡,那感觉可真是让人有点心慌慌,好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不会是得了癌症吧?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口腔血泡和癌症之间的那些事儿,让大家心里有个底,不再自己吓自己。

口腔血泡,莫慌,不一定是癌症在作祟

口腔血泡是咋来的

口腔血泡的出现其实有不少原因呢,最常见的就是吃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咬到了口腔黏膜,你想啊,咱吃饭的时候有时候注意力没那么集中,或者嘴里嚼着东西说话啥的,一不留神就咬到了,这一咬,口腔黏膜下的血管就破了,血就聚集在那儿,形成了血泡。

吃太烫的食物,咱都知道,口腔黏膜可不像钢铁那么坚强,遇到太烫的东西,一下子就被“烫”得受不了啦,黏膜里的小血管被热刺激后,也容易破裂出血,然后就出现血泡,比如说吃刚出锅的热饺子、热汤面,或者喝了滚烫的热茶,都有可能引发口腔血泡。

一些外力的摩擦也可能导致血泡,像戴不合适的假牙,假牙边缘比较锋利,老是在口腔里磨来磨去,时间长了就可能磨破黏膜形成血泡,还有些人喜欢嚼槟榔,槟榔纤维又粗又硬,不断地摩擦口腔黏膜,这也增加了血泡出现的几率。

口腔血泡和癌症的关系

好多人一看到口腔血泡,就担心是口腔癌的早期表现,其实大部分口腔血泡和癌症没啥关系,口腔癌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它的症状和单纯的口腔血泡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口腔癌早期可能会出现口腔溃疡,但是这个溃疡和普通的口腔溃疡可不一样,普通口腔溃疡一般会有比较明显的疼痛,而且在一两周内就能自己愈合,而口腔癌导致的溃疡往往疼痛不明显,持续时间还长,可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不好,而且溃疡的边缘不整齐,底部比较硬。

口腔血泡通常是突然出现的,一般在几天内就会慢慢吸收或者破裂,如果血泡比较小,可能过个两三天自己就消下去了;要是血泡比较大,不小心弄破了,只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感染,也能很快恢复。

当然啦,有一种情况需要稍微留意一下,如果口腔里反复出现血泡,而且同时还伴有一些其他症状,比如口腔黏膜变白、变粗糙,有肿块,或者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那就得提高警惕了,这时候有可能是口腔癌的表现,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遇到口腔血泡该咋办

当发现口腔里有血泡的时候,先别慌,如果血泡比较小,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那就不用特别处理,等着它自己慢慢吸收就好啦,就像我们身体的其他小伤口一样,它自己会慢慢愈合的。

要是血泡比较大,感觉有点碍事,或者担心它破了会引起感染,那可以用消毒过的针,在血泡的底部轻轻扎个小孔,把里面的血水慢慢挤出来,但是一定要注意消毒,针要经过高温消毒或者用酒精擦拭消毒,挤血的时候手也要洗干净,避免把细菌带进去。

挤完血后,要保持口腔清洁,这时候刷牙就不能太用力啦,用软毛牙刷轻轻刷就行,吃完饭或者喝完东西后,可以用清水或者漱口水漱漱口,把口腔里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都冲出去,这样能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饮食方面,这几天要尽量吃一些软的、温和的食物,像粥、面条、鸡蛋羹之类的,别吃太硬、太烫、太辣的东西,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血泡,让它好得慢,甚至还可能导致再次出血。

如何预防口腔血泡

要想减少口腔血泡出现的几率,平时就得注意一些生活细节。

吃饭的时候要专心,别一边吃饭一边说话或者看电视,这样能大大降低咬到口腔黏膜的风险。

吃东西的时候,等食物稍微凉一点再入口,别着急往嘴里塞太烫的东西,像刚从微波炉拿出来的食物,一定要放一会儿再吃。

如果戴假牙,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假牙是否合适,要是发现假牙边缘有磨损或者不合适的地方,及时让医生调整。

对于喜欢嚼槟榔的朋友,还是赶紧戒掉吧,槟榔对口腔的伤害可不小,不仅容易导致口腔血泡,长期嚼槟榔还可能引发口腔癌呢。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很重要,每天早晚认真刷牙,饭后漱口,定期洗牙,这样能减少口腔里细菌的滋生,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几率。

口腔血泡虽然可能会让人担心,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啥大问题,只要我们了解了它的成因,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做好预防措施,就不用再被它吓得寝食难安啦,要是真的对口腔里的情况不放心,那就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看看,让医生给咱吃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