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这个冷酷的病魔面前,许多人都会经历内心的挣扎与转变,当被诊断出得了癌症,“自私”这个词似乎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与思考中。

癌症下的自私,一场与生命的别样博弈

得了癌症,身体遭受着病痛的折磨,精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个时候,“自私”首先体现在对自身健康的高度关注上,曾经,我们或许会为了工作、为了家庭,不顾自己的身体,熬夜加班、过度劳累,可当癌症来袭,一切都变了,患者会变得对自己的每一丝不适都格外敏感,每一次疼痛、每一次乏力都让他们揪心,他们开始“自私”地关注自己的饮食,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胡吃海喝,而是精心挑选那些对身体有益的食物,什么抗癌蔬菜啦,营养搭配均衡的餐食啦,都成了餐桌上的常客,他们也会“自私”地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能多睡一会儿绝不少睡,仿佛睡觉成了对抗癌症的秘密武器,这不是任性,而是在与癌症抗争中,对自己身体本能的保护,是一种求生的“自私”。

对于患者来说,治疗过程也是充满了“自私”的考量,面对各种治疗方案,他们会反复权衡利弊,不再仅仅听从医生的建议,而是结合自己对生活质量的期望,化疗带来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让人痛苦不堪,有些患者就会“自私”地和医生商量,能不能调整一下化疗的剂量或者方案,让自己不至于那么难受,他们不再愿意为了所谓的“治疗效果最大化”而忍受过度的折磨,毕竟,生命的质量此时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他们想要在与癌症战斗的同时,还能尽可能地保持生活的乐趣,这就是一种在治疗选择上的“自私”智慧。

在情感方面,患者也会变得“自私”起来,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把家人朋友的需求放在首位,以前,可能会为了陪朋友聚会而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可现在,他们会“自私”地拒绝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动,想要多一些时间留给自己调养身体、思考人生,他们会更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希望家人能多陪陪自己,听自己倾诉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这种“自私”并非无情,而是在癌症阴影下,对自己情感需求的正视,因为只有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有力量去对抗病魔。

而从家人的角度看,患者的“自私”也需要被理解和接纳,家人可能会觉得患者变了,变得有些“自我”,但其实,这是患者在努力适应癌症带来的巨大变化,家人要做的,不是指责,而是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在患者“自私”地关注自身健康时,家人可以一起参与到健康管理中,帮着准备营养的饭菜,督促按时休息,在治疗选择上,和患者一起理性分析,尊重他们的决定,当患者在情感上变得“自私”时,家人要耐心倾听,给予温暖的回应。

对于社会来说,也应该以包容的心态看待癌症患者的“自私”,不要因为他们在某些时候表现得只考虑自己,就对他们另眼相看,要知道,他们正在经历一场艰难的战斗,职场上,老板们应该理解患病员工的状态,适当给予宽松的工作环境;社会福利机构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帮助,让他们在“自私”地照顾自己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善意。

得了癌症的“自私”,是生命在绝境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对生存、对生活质量的本能追求,它不是道德的缺失,而是人性在病魔面前的真实展现,我们都应该学会理解、尊重这份“自私”,携手患者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抗癌之路,让生命在这场别样的博弈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无论是患者自己,还是他们的家人、朋友以及整个社会,都要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新的相处模式,共同书写与癌症抗争的温暖篇章,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会看到,“自私”也能成为一种力量,推动着患者勇敢地面对癌症,向着生命的希望前行,因为,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有足够的能量去拥抱生活,去战胜那个可怕的病魔,当我们看到癌症患者的“自私”时,不妨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陪伴,多一些支持,让这份“自私”成为他们走向康复的助力,而不是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