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体检各项指标正常,似乎就等于身体完全健康,不会和癌症挂上钩,可现实却常常给人沉重一击,不少人明明体检时一切正常,不久后却被查出患了癌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个让人困惑又揪心的话题。

体检正常,咋就得了癌症?这背后的秘密你知道吗?

首先得明白,体检正常并不意味着身体里就没有癌细胞,目前的体检项目虽然能检测出一些明显的健康问题,但对于癌症早期的一些细微变化,却可能存在盲区,比如说,一些早期癌症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能表现不明显,或者某些肿瘤标志物在早期也不一定会出现大幅度的异常升高。

就拿肺癌来说吧,早期肺癌可能只是在肺部形成一个小小的小结节,如果这个小结节比较小,位置又比较刁钻,普通的胸片可能根本发现不了它,而胸部低剂量螺旋 CT 虽然能发现小结节,但对于一些非常早期的、还处于原位癌阶段的小结节,它也不能百分百确定其性质,这时候,即使体检报告显示正常,癌细胞其实已经在身体里悄悄地“潜伏”了。

再说说肝癌,肝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肝功能检查也可能完全正常,等到出现症状,比如肝区疼痛、黄疸等,往往已经是中晚期了,因为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使部分肝细胞发生癌变,只要还有足够数量的正常肝细胞在工作,肝功能指标就可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这就导致很多肝癌患者在体检正常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病情就进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还有乳腺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是常用的体检项目,一些乳腺原位癌在早期可能不会形成明显的肿块,超声和钼靶也难以发现异常,等到能摸到肿块或者检查出问题时,可能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了。

为什么会出现体检正常却患癌的情况呢?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癌细胞开始出现到发展成可以被现有体检手段检测出来的病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体检就无法准确捕捉到癌症的蛛丝马迹,体检项目的局限性也不可忽视,每个体检套餐都有其特定的检查项目,不可能涵盖所有可能的癌症筛查,一般的体检不会常规检测某些罕见癌症的相关指标,这就使得那些患有罕见癌症的人即使体检正常,也容易被漏诊。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不能因为一次体检正常就掉以轻心,要重视定期体检,并且根据自己的年龄、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因素,适当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癌症筛查项目,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除了每年做常规的胸部检查外,还可以定期做胸部低剂量螺旋 CT;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除了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外,还可以考虑做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都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要关注身体发出的一些细微信号,哪怕是看似不起眼的小症状,如持续的咳嗽、不明原因的消瘦、大便习惯改变等,都不能忽视,及时就医排查。

体检正常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地远离癌症,我们要正确认识体检的作用和局限性,通过合理的体检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身体异常信号的敏锐察觉,尽可能早地发现癌症,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己的健康,远离癌症这个可怕的病魔,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守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健康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精心呵护的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