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各种检查手段总是备受关注,其中核检更是被很多人寄予厚望,大家都想问:核检能检查癌症吗?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有趣又严肃的话题。
核检究竟是什么?
核检,也就是核酸检测,大家对它应该都不陌生了,它就是通过检测样本中特定病原体的核酸来判断是否感染了该病原体,新冠疫情期间,核检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让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病毒携带者,从而有效地防控疫情。
核酸检测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我们知道,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微生物,它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核酸里,在新冠病毒的例子中,就是它的 RNA,当我们采集样本后,在实验室里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把病毒的核酸给提取出来,然后进行扩增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那就说明样本中存在病毒核酸,也就意味着被检测者感染了病毒。
核检能检查癌症吗?答案是:不能直接检查癌症,为啥呢?这就得从癌症的本质说起,癌症是由于人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这些癌细胞虽然也是人体自身的细胞,但它们的核酸并没有像病毒那样具有特异性的特征,无法通过核检的方法直接检测出来。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核检和癌症就毫无关联,在癌症的诊断过程中,核检其实可以起到一些间接的辅助作用,比如说,在某些特定的癌症类型中,病毒感染可能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像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就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检测 HPV 的核酸,就可以对宫颈癌的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帮助医生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筛查措施。
再比如,一些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病毒感染等并发症,这时候,核检就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诊断这些并发症,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癌症的常规检查方法
既然核检不能直接检查癌症,那癌症都有哪些常规的检查方法呢?
首先就是影像学检查,像 X 光、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等,这些检查就像是给身体做了一个“透视”,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身体内是否有异常的肿块,比如说,CT 可以清晰地显示肺部、肝脏等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产生的一些物质,或者是身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物质,通过检测血液中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可以辅助癌症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 125(CA125)等,不过,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得了癌症,一些其他的非肿瘤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其升高,所以它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病理检查,这可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病理检查就是通过手术、穿刺等方法获取病变组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确定是否为癌细胞以及癌症的类型和分级,病理检查就像是给癌细胞做了一个“身份鉴定”,只有通过它才能最终确诊癌症。
癌症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了解了癌症的检查方法,咱们再来说说癌症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早期发现癌症对于治疗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在癌症早期就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很多癌症是可以治愈的,比如早期肺癌,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 90%以上。
很多癌症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到出现症状时,可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了,治疗效果和预后都会大打折扣,定期进行癌症早期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有不同危险因素的人群,适合的筛查项目也不一样,比如说,40 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肺癌;50 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筛查胃癌和结直肠癌等。
生活中预防癌症的小贴士
咱们再聊聊生活中预防癌症的一些小方法,其实很多癌症都是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的。
第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腌制等刺激性食物,像西兰花、胡萝卜、蓝莓等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对预防癌症都有好处。
第二,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跑步、游泳等,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癌症。
第三,要戒烟限酒,吸烟是导致肺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过量饮酒也会增加患肝癌、食管癌等癌症的风险。
第四,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增加患癌的几率,要学会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核检虽然不能直接检查癌症,但它在医学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而对于癌症的检查和预防,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这样才能尽可能地远离癌症的威胁,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己的健康,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