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这件事上,大家都越来越上心,常规体检也成了不少人每年必走的流程,可心里总有个疑问:癌症,能通过常规体检发现吗?这就好比一场神秘的捉迷藏,我们都想知道常规体检这个“小侦探”能不能找到藏得严严实实的癌症。

癌症,能在常规体检里被揪出来吗?

咱先来说说常规体检都有啥,一般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这些项目,这些检查就像是一群小卫士,从不同角度守护着我们的身体,血常规能看看血液里各种细胞的情况,就像给血液做个大点名,看看有没有“调皮捣蛋”的家伙;尿常规则是检查尿液,能发现泌尿系统有没有问题,比如是不是有小细菌在捣乱,或者有没有不该出现的东西混在里面,肝肾功能检查就像是给肝脏和肾脏做个精细的体检,看看它们工作得好不好,有没有累坏或者受伤。

那这些常规检查能发现癌症吗?答案是:有时候能,有时候不能,比如说,血常规里如果发现白细胞、红细胞或者血小板数量异常得离谱,那就得小心了,有可能身体里有啥不好的情况在作祟,说不定和癌症有点关系呢,但光靠血常规可没法直接指着说这就是癌症,还得进一步检查,再说说尿常规,如果发现尿里有大量的红细胞,也就是血尿,这可不能小瞧了,有可能是泌尿系统长了不该长的东西,像膀胱癌之类的就可能出现血尿症状,所以啊,这些常规检查就像是一些小线索,能给我们提个醒,告诉我们身体可能有状况了,但还得靠其他检查来一探究竟。

还有肝肾功能检查,如果肝功能指标里的转氨酶突然升高,这可能意味着肝脏受到了损伤,虽然不一定就是癌症,但一些肝癌早期可能会先出现肝功能的改变,同样,肾功能指标异常也可能提示肾脏有问题,要是肾脏长了肿瘤,肾功能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不过,大多数常见的癌症,光靠这些常规体检项目是很难直接发现的,比如说肺癌,早期可能一点症状都没有,等到咳嗽、咯血等症状出现的时候,往往已经不是早期了,而常规体检里一般没有专门针对肺癌的筛查项目,像乳腺癌,虽然现在有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但这也不属于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要是没有主动去做这些针对性的检查,很难在早期就发现乳腺癌。

那为啥常规体检不太能直接揪出癌症呢?这是因为癌症早期的时候,肿瘤还很小,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大,常规体检的那些项目还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好比一个小偷刚开始只是偷偷拿了一点点东西,家里的大人们还没发现异样,等到小偷闹大了,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大人们才意识到出事了,可这时候往往已经晚了,癌症也是这样,等到常规体检能发现问题的时候,可能癌症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常规体检就没用哦!它虽然不能直接发现癌症,但能发现很多身体的其他问题,像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些慢性病,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控制病情发展,避免很多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常规体检能给我们的身体状况做个基础评估,要是发现某些指标不太对劲,医生就能进一步分析,看看需不需要做更深入的检查来排查癌症。

比如说,一个人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自己的癌胚抗原(CEA)指标有点高,癌胚抗原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很多癌症患者这个指标可能会升高,但它升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得了癌症,其他一些非癌症的疾病也可能导致它升高,这时候医生就会综合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来判断,看看需不需要进一步做胸部 CT、胃肠镜等检查来看看是不是身体里藏着癌症。

所以啊,别把常规体检当成能直接揪出癌症的“神器”,但也不能忽视它,它是我们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第一步,是个很重要的健康守门员,要是想更精准地揪出癌症,除了常规体检,还得根据自己的年龄、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癌症筛查项目。

对于有肺癌家族史的人,40 岁以上最好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肺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从 35 岁左右开始,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40 岁以上还可以加上钼靶检查,对于结直肠癌,50 岁以上的人群可以考虑做结肠镜检查,如果有家族遗传倾向,年龄还可以适当提前。

癌症能不能在常规体检里被发现,就像是一场复杂的侦探游戏,常规体检是个基础线索提供者,能给我们一些提示,但要想真正抓住癌症这个“大坏蛋”,还得我们主动出击,合理利用各种检查手段,定期给身体做个全面又细致的“大体检”,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早期发现癌症,把健康牢牢抓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