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酒似乎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存在,亲朋好友相聚,总少不了它来增添气氛;工作之余,小酌几杯也仿佛能舒缓压力,可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却让很多人忧心忡忡:喝了几次酒就会得癌症吗?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事儿。

小酌怡情,多饮致癌?关于喝酒与癌症不得不说的事儿

首先得明确,喝酒和癌症之间确实存在一定关联,但绝不是喝几次就必然会得癌这么简单粗暴,酒精,这个看似普通的饮品成分,在人体内可是有着独特的“旅程”和影响。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大部分酒精先通过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然后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进一步变成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这中间的乙醛可是个“狠角色”,它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能够损伤我们身体细胞的 DNA,长期大量饮酒,乙醛在体内不断累积,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持续威胁着细胞的正常功能,大大增加了患癌风险。

那到底喝多少酒、喝几次会有比较明显的致癌风险呢?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酒精是一级致癌物,所谓一级致癌物,就是对人体致癌性证据充分的物质,根据 WHO 的研究,酒精摄入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比如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等。

对于男性来说,如果每天饮酒的酒精量超过 25 克,患癌风险就会开始上升,这 25 克酒精相当于什么呢?大约是 2 两左右的高度白酒,或者 3 两左右的中度白酒,又或者是 1 瓶左右的啤酒,而对于女性,由于身体结构和代谢特点等原因,这个量要更低一些,每天超过 15 克酒精就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大概相当于 1 两多的高度白酒,或者 2 两左右的中度白酒,又或者是 1 瓶啤酒的三分之一。

这里说的是每天的饮酒量哦,如果偶尔一次喝多了,比如逢年过节大家高兴,猛灌自己几杯,偶尔一次超过这个量,一般来说不用过于担心,身体还是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的,但要是长期、频繁地过量饮酒,那可就麻烦了。

就拿肝癌来说吧,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是逐步累积的,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反复受损、发炎,进而引发肝纤维化,随着时间推移,肝纤维化不断发展,就有可能演变成肝硬化,而肝硬化进一步恶化,就大大增加了肝癌的发病几率,很多肝癌患者在追溯病因时,都能发现长期酗酒这个“罪魁祸首”。

再看看食管癌,酒精可是食管黏膜的“刺激剂”,长期过量饮酒,食管黏膜在酒精的反复刺激下,会变得脆弱不堪,容易引发炎症、溃疡等病变,这些病变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和修复,细胞就可能发生异常增生,进而发展成癌症

有人可能会说,我就偶尔喝点酒,也没喝多少,怎么就担心会得癌呢?其实啊,除了饮酒量,喝酒的频率也很关键,即使每次喝酒量不多,但如果隔三岔五就小酌一番,长期下来,体内酒精的累积效应也不容忽视,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性不同,代谢能力也有差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喝几次就肯定没事或者肯定有事。

那是不是只要喝酒就会得癌症呢?当然不是啦!咱们可不能因噎废食,生活中适量饮酒其实也有一些潜在的好处,比如适量饮酒可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心情等,关键在于“适量”二字。

对于那些喜欢喝酒又担心患癌风险的朋友们,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尽量控制饮酒频率,能不喝就不喝,能少喝绝不多喝,如果实在推脱不了酒局,那就遵循少量原则,可以选择低度酒,比如葡萄酒,相对来说酒精含量稍低一些,不要空腹喝酒,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这样能减缓酒精吸收速度,减少对身体的刺激。

喝酒与癌症的关系错综复杂,喝了几次酒并不直接等同于会得癌症,但长期过量饮酒确实是癌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咱们要做的就是保持清醒的认识,理性对待美酒,既能享受生活中的微醺之乐,又能最大程度降低健康风险,让生活在健康与快乐之间找到完美平衡,毕竟,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好好呵护它,才能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滋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