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癌症一直是让人们闻之色变的话题,而其中,假癌症”和“真癌症”的讨论也时不时地引发大家的关注,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假癌症真癌症,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为啥说真癌症是医不好的呢?
啥是假癌症?
所谓的“假癌症”,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癌症,而是一些容易被误诊为癌症的疾病,它们往往有着和癌症相似的症状或者检查表现,让人虚惊一场。
比如说,有一种叫“乳腺纤维瘤”的疾病,在乳腺超声检查中,它可能会呈现出一些类似乳腺癌的特征,乳腺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它摸起来一般是比较光滑、质地均匀的肿块,边界清晰,可活动,但有时候,超声图像上可能会显示出一些不太规则的地方,就容易让经验不足的医生怀疑是乳腺癌,不过,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比如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或者直接做病理检查(切除肿块做化验),就能明确它是良性的纤维瘤,而不是癌症。
再比如,“肺错构瘤”,这是一种肺部的良性肿瘤,由肺部正常组织错乱组合形成,它在胸部 CT 上可能表现为肺部的结节,形态上有时也和肺癌有点像,但肺错构瘤一般生长缓慢,而且它的密度、边缘等特征和肺癌还是有区别的,通过定期复查观察其变化,或者做一些特殊的检查,如 PET-CT 等,多数情况下能准确判断它不是癌症。
还有“甲状腺腺瘤”,它是甲状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甲状腺腺瘤在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低回声结节等表现,和甲状腺癌有相似之处,但甲状腺腺瘤一般没有甲状腺癌那种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微小钙化等典型的恶性特征,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手段,就能区分它到底是腺瘤还是癌。
为啥会被误诊为癌症?
这些疾病容易被误诊为癌症,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检查技术虽然很先进,但也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像超声检查,它对医生的经验要求比较高,不同医生看同一个图像,可能会有不同的判断,而且有些早期癌症在超声图像上的表现还不那么典型,就容易和一些良性病变混淆。
癌症本身的复杂性也是一个因素,癌症的种类繁多,每种癌症又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影像学表现,有些罕见类型的癌症,可能医生之前接触得比较少,就更容易出现误诊,比如说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它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有时候和其他常见癌症或者良性疾病都不太一样,诊断起来就比较困难。
再加上有些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病情比较复杂,这也会增加诊断的难度,比如一个患者既有肺部的基础疾病,又发现了肺部有个新的结节,就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准确判断这个结节是不是癌症,稍微疏忽一点就可能误诊。
真癌症为啥医不好?
这里说真癌症医不好,可不是绝对的没有办法治疗,而是目前癌症仍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完全治愈的难度很大。
癌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癌细胞就像是一群不受控制的叛逆者,它们的生长、繁殖速度远远超过正常细胞,而且还会到处乱窜,通过血液或者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肿瘤,这种转移的特性让癌症的治疗变得极其复杂,即使我们通过手术切除了原发肿瘤,身体其他部位可能已经有了微小的癌细胞转移灶,这些转移灶很难被完全发现和清除。
癌症的异质性很强,同一种癌症,在不同患者身上的表现和生物学行为可能差异很大,有的癌细胞对某种治疗方法很敏感,治疗效果很好;而有的癌细胞可能就不那么容易被杀死,对各种治疗都有抵抗性,这就导致很难找到一种通用的、对所有癌症患者都有效的治疗方案。
癌症的治疗往往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手术可能会有出血、感染等风险,切除器官还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引起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一系列副作用,让患者身体非常虚弱,难以承受进一步的治疗,放疗也会有放射性损伤,影响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这些副作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限制治疗的进行,使得治疗无法按照理想的方案持续下去。
癌症的复发率也比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可能会得到缓解,患者看起来好像康复了,但实际上,癌细胞可能仍然在体内潜伏着,一旦时机合适,就会再次复发,据统计,很多癌症患者在治疗后的几年内都有复发的风险,这也是癌症难以被彻底治愈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虽然真癌症目前治愈难度大,但医学一直在不断进步,新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不断涌现,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靶向治疗就像是精确制导的导弹,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癌细胞上的特定靶点,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更强,而对正常细胞的损伤相对较小,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为癌症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相信在未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癌症的治疗一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对于假癌症,我们要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对于真癌症,虽然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也不能放弃希望,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期待医学的不断进步,攻克这个人类健康的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