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癌的漫漫长路上,各种方法都被病友们津津乐道,定期称体重就是其中一项,很多癌症患者和家属都坚信,定期称体重能及时发现身体的变化,对病情的监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癌症定期称体重到底准确吗?

癌症与体重,定期称重的靠谱与不靠谱

体重变化与癌症的微妙关系

我们得知道癌症和体重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癌症患者在患病过程中体重会发生明显变化,像胃癌、食管癌这类消化系统的癌症,患者可能因为进食困难、消化吸收不良等原因,体重逐渐下降,而某些血液系统的癌症,像白血病,可能会出现体重莫名增加的情况,这有可能是因为体内细胞异常增殖以及一些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导致水钠潴留等,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关注体重变化似乎能为癌症病情的判断提供一些线索。

定期称体重的“靠谱”之处

1、早期预警信号

对于很多癌症患者来说,体重的突然变化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早期预警信号,如果在短时间内体重下降明显,比如一个月内体重减轻了好几斤,这时候就需要警惕了,有可能是癌症病情进展,影响了身体的营养摄入和代谢,以胰腺癌为例,早期患者可能就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通过定期称体重,一旦发现这种异常下降趋势,就能及时就医,进行更详细的检查,说不定就能在癌症还处于相对早期的时候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

2、评估治疗效果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体重也是一个很好的评估指标,如果患者正在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体重稳定或者有所上升,往往说明治疗方案对身体的影响相对较小,患者的营养状况能够维持,相反,如果体重持续下降,那就可能提示治疗的副作用较大,身体难以承受,或者癌症本身在继续消耗身体,一位乳腺癌患者在进行化疗期间,体重一直保持平稳,这就说明化疗虽然有副作用,但她的身体能够适应,营养支持也比较到位,而另一位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体重不断下降,医生就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导致进食减少,还是癌症转移到了其他部位影响了消化吸收,从而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称体重的“不靠谱”之处

1、干扰因素众多

体重可不是一个只受癌症影响的指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因素都会让体重发生波动,一天之内的饮食、饮水、排便情况都会对体重产生影响,如果早上称体重和晚上称体重,可能就会有几斤的差别,吃了一顿大餐,或者喝了很多水,第二天体重可能就会增加;而如果腹泻或者大量出汗,体重又会下降,所以单纯依靠定期称体重来判断癌症病情,很容易被这些日常因素误导,就像一位患者,有一天称体重发现比前一天重了两斤,吓得赶紧跑去医院,结果医生询问得知前一天晚上吃了不少咸的东西,还喝了很多水,经过解释患者才明白这并不是癌症病情加重的表现。

2、个体差异大

不同的人基础体重不同,对体重变化的耐受性也不一样,有些人体重稍微下降几斤可能就感觉很明显,而有些人体重下降十几斤可能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组成成分也有差异,肌肉量、脂肪量不同,同样的体重变化对身体的意义也不同,一位肌肉量较多的运动员和一位身材偏胖、肌肉量少的人,即使体重下降幅度相同,运动员可能只是身体状态稍微有点变化,但对于后者来说,可能就意味着身体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所以不能单纯以体重下降的数值来判断癌症患者的病情,还得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

如何正确看待定期称体重

定期称体重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不能说是毫无意义,但也不能把它当成判断病情的唯一标准,它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绝不是绝对准确的指标,患者和家属应该把定期称体重作为一种日常的健康监测手段,但同时也要注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样的穿着条件下称体重,这样得到的数据相对更有可比性,如果发现体重有明显变化,不要惊慌,要结合自己的饮食、身体症状等多方面因素来分析,如果实在拿不准,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让专业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更合适的治疗和监测方案。

癌症定期称体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局限性,我们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它,让它在抗癌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不是被它误导,给自己徒增不必要的焦虑,希望广大癌症患者都能在抗癌路上保持乐观,正确运用各种方法来与病魔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