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浩瀚星空中,肿瘤癌症一直是备受瞩目的难题,很多人都好奇,这让人谈之色变的病症,在中医里叫什么呢?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
中医对肿瘤癌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像西医那样精准对应的单一名称,中医是从整体观念出发,把肿瘤癌症这类疾病放在人体这个大环境中去看待和分析。
中医常提到的“积聚”,在一定程度上和肿瘤癌症有相似之处。《灵枢·五变》中说:“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这里描述的积聚,有结块的特点,和肿瘤有相似的表象,积聚又分为积和聚,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辗转痛移,为可治,这就好像肿瘤,有的相对固定,像一些实体肿瘤;有的可能在体内游走,像某些血液系统的肿瘤。
还有“症瘕”,《诸病源候论·症瘕病诸候》里讲:“症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症;若病虽有结瘕而可推移者,名为瘕,瘕者,假也,谓虚假可动也。”症瘕涵盖了多种腹中结块的病症,和肿瘤在表现上有交集,肿瘤常常表现为身体内出现的异常肿块,这和症瘕的描述颇为相似。
“岩”这个词也常被用来类比肿瘤癌症,岩,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形状怪异,就如同肿瘤的形态特征,中医认为岩证多由情志郁结、脏腑失调、气血凝滞等因素所致,比如乳腺癌,乳房出现的肿块坚硬如石,就符合岩证的部分特点。
中医在认识肿瘤癌症这类疾病时,不是简单地给它一个名字就了事,而是深入探究其发病机制,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气血、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肿瘤癌症的发生,往往是人体内部阴阳失调、气血不畅、脏腑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比如长期的情志不畅,像忧思恼怒,会导致肝气郁结,气不行则血不畅,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瘀血,瘀血阻滞经络,就可能为肿瘤的发生埋下隐患,再比如饮食不节,过度食用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痰湿与瘀血等病理产物相互胶结,也会促使肿瘤的形成。
中医对于肿瘤癌症的治疗,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判断其证型,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的患者表现为气血亏虚,那治疗上就着重补气养血;有的患者是痰湿内阻,就以化痰祛湿为主;还有的是热毒蕴结,就要清热解毒。
中医也注重扶正祛邪,扶正就是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比如通过调理脾胃来增强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祛邪则是针对肿瘤这个邪气,采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方法来消除肿瘤。
中医还会运用一些特色疗法来辅助治疗肿瘤癌症,像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经络气血,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睡眠等症状,艾灸则是借助艾草的纯阳之力,温通经络,散寒除湿,增强机体的阳气,提高免疫力,中药外敷也有一定疗效,把一些具有消肿散结、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成膏剂,贴敷在肿瘤局部,可起到缓解局部症状的作用。
虽然中医没有像西医那样精准的肿瘤癌症名称,但中医对这类疾病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它从整体出发,综合调理人体,为肿瘤癌症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思路和途径,与西医的治疗方法相互补充,共同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努力着,希望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能够更好地携手合作,攻克肿瘤癌症这个顽固的病魔,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