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身边有些朋友特别怕冷,即使在别人觉得还算温暖的环境里,他们依旧裹着厚厚的衣服,一个有趣的说法在坊间流传开来:怕冷的人容易得癌症,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咱们就来好好唠唠。
我们得明白,人体感觉冷主要是因为外界温度降低,皮肤表面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然后通过神经传导将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就会下达指令让我们采取保暖措施,比如多穿衣服、颤抖产热等,而怕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体质较弱、新陈代谢较慢、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等。
从体质方面来看,一些天生体质较为虚寒的人,身体的阳气相对不足,中医认为,阳气就像人体的“太阳”,具有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当阳气虚弱时,身体的温养功能就会下降,对外界寒冷的感知就会更加敏锐,也就更容易觉得冷,这就好比一个城市,阳气充足的时候,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很好的供暖;而阳气不足,就如同供暖系统出了问题,某些区域就会感觉寒冷。
再说说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我们身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它会产生热量来维持体温,如果一个人的新陈代谢比较慢,就像一辆汽车发动机的转速比较低,产生的能量也就相对较少,那么身体就更容易感觉到冷,这和癌症又有什么关系呢?新陈代谢与细胞的生长、修复和更新密切相关,新陈代谢缓慢的情况下,细胞的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可能会减弱,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精锐的军队,时刻在巡逻,发现并消灭那些异常生长的癌细胞,而免疫监视功能减弱,就给了癌细胞可乘之机,它们可能更容易逃脱免疫系统的追杀,从而有机会发展壮大,引发癌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导致怕冷的常见原因之一,甲状腺就像身体的一个“小火炉”,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身体的代谢速度,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体的代谢就会变慢,人就会感觉怕冷、乏力、体重增加等,甲状腺激素对于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也起着重要作用,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增加患癌的风险,有研究表明,甲状腺疾病患者患某些癌症的几率可能会比正常人略高一些。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怕冷的人一定容易得癌症呢?答案是否定的,怕冷只是一种身体的感觉,它和癌症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虽然上述提到的一些导致怕冷的因素可能与癌症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但这并不代表怕冷就必然会引发癌症,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遗传因素在癌症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癌症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癌的风险可能会相对增加,这是因为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遗传给后代,这些突变的基因可能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使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长期暴露在致癌物质中,比如化学污染物、辐射、某些病毒感染等,都会增加患癌的几率,长期接触石棉纤维的工人,患肺癌、间皮瘤等癌症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生活方式更是与癌症息息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过度饮酒、吸烟等,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增加患癌风险,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也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为癌症的发生创造条件。
所以说,怕冷的人不必过于担心自己会得癌症,如果发现自己长期怕冷,同时还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体重异常变化、疲劳乏力、咳嗽、腹痛等,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癌症,我们无论是否怕冷,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油腻、辛辣、腌制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怕冷和癌症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我们不能因为怕冷就给自己贴上容易患癌的标签,但也不能忽视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体检,我们可以更好地呵护自己的身体,远离癌症的威胁,让生活充满阳光和温暖,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不要被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