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低热,这个听起来就让人心里一紧的症状,常常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癌症,很多人一旦发现自己午后有点发热,就开始胡思乱想,担心自己是不是患上了绝症,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午后低热到底咋回事,真的就和癌症划等号吗?

午后低热不一定是癌症,可别自己吓自己啦!

午后低热,就是在午后或者傍晚的时候体温出现轻度升高,一般体温多在 37.3℃至 38℃之间,首先要知道,引起午后低热的原因那可多了去了,癌症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可能性。

咱先来说说最常见的非癌症因素之一——感染,结核菌感染就常常会导致午后低热,这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肺结核啦,结核菌这个家伙特别狡猾,它会在身体里慢慢搞破坏,患者除了午后低热,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盗汗、乏力等症状,要是怀疑是肺结核,去医院做个胸部 X 光或者 CT,再加上痰涂片找结核菌,一般就能揪出这个“小坏蛋”啦,除了结核菌,其他一些细菌、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午后低热,比如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能会有尿频、尿急、尿痛,同时伴有午后低热。

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导致午后低热的一大“帮派”,像类风湿关节炎,这可是个让人关节疼痛变形的讨厌鬼,患者不仅关节会出现肿痛、僵硬,还可能出现午后低热、乏力等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更是个“大麻烦”,它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皮肤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疼痛,午后低热也是它常有的表现,通过一些血液检查,比如自身抗体检测等,就能帮助医生判断是不是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作祟。

内分泌紊乱也可能和午后低热有点关系,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代谢加快,可能会出现午后低热、心慌、手抖、多汗、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等症状,查个甲状腺功能,看看甲状腺激素水平,就能大概明白是不是甲状腺在“捣乱”了。

还有一些其他情况也可能导致午后低热,比如女性在月经周期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体温的轻微波动,偶尔出现午后低热,环境温度过高、穿着过多或者剧烈运动后马上测量体温,也可能出现暂时的体温升高,被误以为是午后低热。

那为啥午后低热会让人这么担心是癌症呢?这是因为有些癌症患者确实可能出现午后低热,比如肝癌、肺癌等,癌细胞在身体里捣乱,会引起身体的免疫反应,就可能导致发热,但是呢,这些癌症患者可不会只有午后低热这一个症状哦,还会有很多其他明显的表现,比如说肝癌患者可能会有肝区疼痛、腹胀、黄疸、消瘦等;肺癌患者会有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癌症导致的午后低热一般还会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像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逐渐加重。

所以啊,发现自己有午后低热,先别慌得六神无主,好好回忆一下,最近有没有感冒、咳嗽、关节疼等其他不舒服,有没有接触过可能感染的人或者环境,然后去正规医院,找医生详细说说情况,医生一般会根据你的症状、体征,再安排一些相关检查,比如血常规、血沉、C 反应蛋白、结核菌素试验、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综合判断,找出真正的病因。

千万不要自己在网上瞎查,越查越害怕,最后把自己吓得够呛,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积极配合治疗,如果只是普通的感染或者其他良性原因引起的午后低热,经过适当的治疗,很快就能恢复健康啦,保持乐观的心态,对疾病的恢复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哦!

午后低热不等于癌症,大家要理性对待,及时就医,让医生来为你解开这个谜团,可别自己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恐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