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奇妙世界里,大便可不只是我们日常排泄的产物那么简单,它就像是一位默默无言却暗藏玄机的“信使”,有时候能向医生传递出关于身体健康的重要信号,甚至有可能揭示癌症和瘤的蛛丝马迹,大便究竟能不能查出癌症和瘤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有趣的谜底。
大便的形成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神奇,我们吃下的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胃的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和大肠,在这个漫长的旅程中,营养物质被吸收,而剩余的残渣就逐渐形成了大便,正常情况下,大便的性状、颜色和气味等都有一定的规律,比如说,健康人的大便通常是黄褐色、成形且质地均匀的。
而当身体出现某些状况时,大便可能就会“变卦”,首先来说说大便颜色的变化,如果大便呈现黑色,这可不一定是因为吃了太多黑色食物,很有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血液在肠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就会使大便变黑,医学上称为柏油样便,这时候,医生就得警惕是不是胃或十二指肠等部位出现了病变,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是胃癌等,曾经有一位患者,发现自己的大便变黑了,一开始没太在意,以为是吃了什么特殊食物导致的,可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他才觉得不对劲,赶紧去医院检查,结果一查,发现是胃溃疡引起的出血,经过及时治疗,溃疡愈合了,大便颜色也恢复了正常。
再看看大便颜色变浅的情况,当胆管出现堵塞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大便就会失去胆汁的染色,变得颜色变浅,甚至呈陶土样,这往往提示可能存在胆管结石、胆管癌或者胰头癌等疾病,想象一下,胆汁就像是给大便上色的颜料,没了这颜料,大便自然就“褪色”了,有一位胆管癌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发现自己的大便越来越浅,还伴有皮肤瘙痒等症状,医生通过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是胆管癌,所以说,大便颜色的微妙变化,真的不能小瞧。
除了颜色,大便的性状改变也不容忽视,如果大便变得稀溏,像水一样,一天好几次,这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或者感染了某些病原体,但要是长期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大便中还带有黏液、脓血,那可就得小心肠道肿瘤了,结直肠癌患者常常会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比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或者大便变细等,这是因为肿瘤在肠道内生长,占据了一定空间,影响了大便的正常通过,就好比一条管道被堵住了一部分,水流自然就会受到影响,曾经有一位结肠癌患者,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只是肠胃不太好,经常拉肚子,但后来发现大便越来越细,而且还伴有腹痛、便血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结肠癌在作祟,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病情才得到了控制。
说到大便检查,最常见的就是大便潜血试验了,这个检查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侦探游戏,通过检测大便中是否隐藏着肉眼看不见的血液,如果潜血试验呈阳性,说明大便中可能有血液,但不一定能直接确定就是癌症或瘤,因为很多其他情况也可能导致潜血阳性,比如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不过,这就像是给医生提供了一个线索,需要进一步排查,要是多次潜血试验阳性,医生就会更加警惕,可能会建议患者做结肠镜等更深入的检查,以便找出真正的病因。
还有一种特殊的检查叫粪便基因检测,这可是个高科技手段,它通过分析大便中的肿瘤细胞释放出来的 DNA 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癌症,这种检测对于结直肠癌等肠道肿瘤有一定的筛查作用,就像是从大便这个“小宇宙”里,捕捉肿瘤细胞留下的独特“指纹”,虽然目前粪便基因检测还没有像传统的影像学检查那样广泛应用,但它的出现确实为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大便这个看似平凡的身体排泄物,真的有着不一般的“超能力”,它能够给我们提供关于身体内部健康状况的重要线索,当大便出现异常时,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这样才能尽可能早地发现癌症和瘤等疾病,为健康争取更多的治疗时机,下次上厕所的时候,不妨多留意一下这位“秘密信使”传递的信息哦!
大便与癌症和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就像是身体发出的一封封“密信”,等待着我们去解读,通过对大便的仔细观察和相关检查,我们能够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健康,让身体这部精密的“机器”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转,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大便这个健康的“小提示器”,拥有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