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癌症仿佛是死神的宣判书,而与之相伴的剧痛更是让人闻之色变,不少人都觉得,凡是患了癌症,最终都是在难以忍受的疼痛中离世,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话题。

谈癌色变?未必是痛死那么简单

癌症,这一复杂而又可怕的病症,就像一个狡猾的敌人,在身体里悄悄安营扎寨,然后不断地侵蚀、破坏,它的发展过程千变万化,疼痛也并非是其唯一的“标配”。

得明白癌症引发疼痛的原理,癌细胞就像一群疯狂的拆迁队,它们肆无忌惮地攻击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当肿瘤侵犯到周围的神经、骨骼、肌肉或者其他重要结构时,疼痛就可能找上门来,肺癌如果侵犯到了胸壁的神经,那胸痛就会如影随形;乳腺癌转移到骨头,患者就可能会经历钻心的骨痛。

并不是所有癌症患者都会被疼痛折磨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有些癌症,在早期的时候,可能根本就不会引起任何疼痛症状,像甲状腺癌,很多患者在早期毫无察觉,往往是在体检做甲状腺超声时才偶然发现,还有一些早期的皮肤癌,比如基底细胞癌,可能只是皮肤上出现一个小小的、不太起眼的肿物,患者可能仅仅感觉到局部有点痒痒或者轻微的不适,远谈不上疼痛。

即使到了癌症的中晚期,疼痛也不是必然的结局,现代医学在疼痛管理方面有着诸多有效的手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止痛方案,从最基础的药物治疗说起,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常用的“止痛先锋”,它们就像是一群勤劳的小工兵,能够帮助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对于疼痛程度稍重一些的患者,弱阿片类药物就会登场,它们的止痛效果比非甾体类抗炎药更强大,而对于那些疼痛剧烈的患者,强阿片类药物则成为了最后的“秘密武器”。

除了药物,还有其他的止痛方法,比如放疗,对于一些因肿瘤压迫神经等原因引起的疼痛,精准的放疗可以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直接摧毁肿瘤组织,从而缓解疼痛,还有介入治疗,通过一些微创的手段,阻断肿瘤的供血或者神经传导,达到止痛的目的。

心理因素在癌症患者的疼痛感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癌后,心理负担过重,对疼痛会更加敏感,而那些心态积极乐观的患者,即使面临同样程度的疼痛,他们的耐受能力可能会更强,主观上感受到的痛苦也会相对少一些,就像小李,一位肺癌患者,他从确诊后就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心态,每天都坚持适度的锻炼,和病友们互相鼓励,他的疼痛症状虽然存在,但通过和医生的配合,合理用药,再加上乐观的心态,他并没有被疼痛打倒,生活质量也维持得不错。

癌症患者离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疼痛,器官功能的衰竭也是常见的因素,比如肝癌晚期,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正常代谢和解毒,最终可能导致肝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还有一些癌症患者,可能会因为感染等原因,身体抵抗力下降,无法抵御病菌的侵袭,从而引发败血症等严重感染,导致死亡

所以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凡是患癌症都是痛死的,癌症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现代医学的进步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选择,无论是早期的筛查发现,还是中晚期的综合治疗,都在努力让癌症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减少痛苦,希望大家对癌症有更全面、更正确的认识,不要被恐惧蒙蔽了双眼,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攻克癌症的好消息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