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一旦发现自己长了痔疮,心里就会莫名地紧张,甚至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毕竟,“癌”这个字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痔疮与癌症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事儿。

痔疮与癌症,莫把痔疮当癌症,且听专家来揭秘

痔疮是咋回事儿

痔疮啊,其实就是咱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瘀血、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静脉团,简单说,就是肛门附近的血管像吹气球一样鼓起来了,为啥会这样呢?这和咱日常的一些习惯密切相关,比如长期久坐,就像很多办公室白领,一坐就是一整天,屁股下的血液循环都不顺畅了,静脉血就容易淤积,久而久之,痔疮就可能找上门来,还有长期便秘,每次上厕所都要使出洪荒之力,那肛门周围的压力就会增大,也容易引发痔疮,怀孕后期的准妈妈们,随着胎儿的长大,腹腔压力增加,阻碍了静脉回流,也很容易患上痔疮。

癌症又是啥

癌症可就复杂多了,它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人体的细胞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各司其职,正常工作,但当这些细胞发生了异常变化,开始不受控制地疯狂生长和分裂,就形成了肿瘤,如果这个肿瘤细胞还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能够跑到身体的其他地方“安营扎寨”,那就是癌症了,癌症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像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爱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等)、环境污染、病毒感染等等。

痔疮与癌症的区别

从症状上看,痔疮主要表现为便血、脱出、疼痛、瘙痒等,便血一般是鲜红色的,在排便后出现,有时是点滴状,有时是喷射状,脱出就是肛门内的肿物脱到肛门外,能感觉到有个东西在那儿,疼痛通常是在痔疮发作的时候,比如内痔嵌顿或者外痔发炎,那感觉就像有人在屁股上狠狠地拧了一把,瘙痒则是因为痔疮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的皮肤引起的,而癌症呢,早期可能没什么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比如便秘或者腹泻,或者两者交替出现)、便血(颜色可能暗红,和粪便混合在一起)、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等症状。

从检查方法来说,痔疮通过医生的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等基本就能确诊,医生戴上手套,伸进肛门摸摸,再用肛门镜看看里面的情况,就能清楚地知道是不是痔疮了,而癌症的诊断就复杂多了,可能需要做结肠镜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如 CT、MRI 等),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的情况,发现可疑的病变还能取组织做病理检查,这可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

为啥有人会把痔疮当癌症

是因为便血这个症状,痔疮和直肠癌都可能出现便血,这就让很多人混淆了,其实仔细分辨,痔疮的便血是鲜红色,和粪便不混合,而直肠癌的便血多为暗红色,和粪便混合在一起,一些人对癌症知识缺乏了解,一看到自己身体有点异常,就往癌症上想,心里越想越害怕,结果就自己吓自己了,还有些不良商家或者不正规的医疗机构,为了吸引患者,过度夸大痔疮的危害,甚至把痔疮和癌症联系起来,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如何正确对待痔疮和预防癌症

得了痔疮也别太焦虑,大多数情况下,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比如避免久坐,定时起身活动活动;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好习惯;避免用力排便等,再配合一些药物治疗或者坐浴等方法,痔疮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要是痔疮症状比较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好,也可以考虑手术切除。

而预防癌症呢,那可真是个长期的大工程,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吸烟可是很多癌症的“帮凶”,能戒就赶紧戒了吧,饮食上要均衡营养,少吃腌制、油炸、烟熏食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当运动,每周至少运动个三四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让身体动起来,免疫力也能提高,还要定期体检,特别是 40 岁以上的人群,或者有家族癌症史的人,更要重视体检,像结肠镜检查,一般 50 岁左右就可以考虑做一次,防患于未然嘛。

痔疮和癌症虽然都和肛肠部位有关,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大家千万不要一看到痔疮就吓得以为自己得了癌症,保持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它们,才能让咱们的生活少些不必要的担忧,多些健康和快乐,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己的身体,远离疾病的困扰,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