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奇妙世界里,癌症一直是人们谈之色变的话题,很多人好奇,癌症在中医里叫什么症状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有趣的事儿。

趣谈癌症在中医里的那些事儿

中医并没有“癌症”这个确切的名词,不过古代医家对类似癌症的病症有着丰富的认识和记载,中医常常将其归为“积聚”“症瘕”“岩”等范畴。

就说“积聚”吧,这可不是简单的身体里有个小疙瘩那么简单,积聚分为积和聚,积,就像是身体里长了个顽固的、固定不移的“块垒”,它质地比较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多由气血凝滞、痰浊等长期积聚而成,聚呢,则相对灵活一些,它像是个会“跑”的东西,聚散无常,发无定处,一般是由于气机不畅导致的,你看,这是不是有点像癌症在体内逐渐发展、变化的某些特点呢?

再说说“症瘕”,症指的是结块坚硬,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多属血病;瘕则是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多属气病,中医认为症瘕的形成多与脏腑失调、气血阻滞、痰湿瘀血等因素有关,这和现代医学所认识的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身体内部环境的紊乱、气血运行不畅等是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而“岩”这个说法就更形象啦,岩,顾名思义,就像岩石一样坚硬,中医用它来形容那些质地坚硬、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的肿物,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预后不太乐观,这和癌症的一些特征也是很相似的。

那癌症在中医里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肿块,这可是很多癌症患者最先发现的问题,中医认为肿块的形成多是气血痰瘀等相互胶结而成,比如乳腺癌患者,常常能摸到乳房里有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的肿块,就像是中医所说的那种“岩”,而且随着病情进展,肿块还会逐渐增大,这在中医看来,就是邪气不断积聚,正气不断被消耗的过程。

疼痛也是癌症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讲“不通则痛”,癌症导致的疼痛多是由于气血瘀滞、经络受阻引起的,肝癌患者常常会出现右上腹疼痛,这种疼痛有时候就像针刺一样,痛处固定不移,这就是典型的瘀血阻滞经络导致的疼痛,而且癌症患者的疼痛往往比较顽固,难以缓解,这也反映了病情的复杂和缠绵。

消瘦、乏力在癌症患者中也很常见,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身体得不到足够的滋养所致,肿瘤就像一个贪婪的“食客”,不断消耗人体的气血津液,导致患者身体虚弱,面色萎黄,四肢乏力,体重逐渐下降。

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中医把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癌症患者的发热多属于内伤发热,一般是由于气血亏虚、阴虚阳亢或者瘀血内阻等原因引起,比如白血病患者常常会反复发热,这在中医看来,就是身体内部阴阳失调,正气不足,邪气内生的表现。

中医在治疗癌症方面有着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癌症患者,中医常常会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扶正就是通过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滋养肝肾等方法,增强患者的正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帮助患者更好地对抗癌症,祛邪则是运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药物,来消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中医还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治疗癌症不仅仅是针对局部的肿瘤,还要考虑到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比如有些患者在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中医会从调理脾胃入手,运用一些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药物,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在饮食方面,中医也有很多建议,癌症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身体的负担,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益胃、滋阴补血、软坚散结等作用的食物,比如山药、薏米、红枣、香菇、海带等,这些食物既能为患者提供营养,又有助于调节身体的内环境,对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虽然中医不能像现代医学那样直接切除肿瘤,但它在缓解癌症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选择,相信在两种医学的共同努力下,癌症这个难题终将会被攻克,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祉。

所以呀,下次再有人问癌症在中医里叫什么症状,咱们就可以头头是道地给他讲讲这些有趣的知识啦,让大家明白中医在认识和治疗癌症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