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神秘世界里,血检就像是一位神通广大的“秘密侦探”,它能从我们身体的血液中发现许多隐藏的线索,有时候甚至能揪出那些潜伏的癌症“小怪兽”,血检究竟会检查出什么癌症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有趣的谜底。

血检,癌症筛查的秘密侦探

一、肿瘤标志物——癌症的“信号灯”

肿瘤标志物是血检中用于癌症筛查的重要指标,它们就像是身体里的信号灯,当某些细胞发生癌变时,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可能会出现异常升高。

比如甲胎蛋白(AFP),它对肝癌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在肝癌患者中,常常能看到 AFP 数值飙升,曾经有一位患者,感觉自己右上腹隐隐作痛,来医院检查,血检结果显示 AFP 远远高于正常范围,进一步检查后发现果然是肝癌,不过,AFP 升高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得了肝癌,像孕妇、患有肝炎等疾病时,AFP 也可能会升高,所以它只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

癌胚抗原(CEA)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肿瘤标志物,它在多种癌症中都可能出现升高,比如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有一位长期吸烟的老人,咳嗽了很长时间都没好,血检发现 CEA 升高,经过一系列检查后确诊为肺癌,但 CEA 特异性不强,很多非癌症的炎症等情况也可能让它“虚晃一枪”,所以同样需要谨慎解读。

糖类抗原 125(CA125)主要与卵巢癌相关,在卵巢癌患者中,CA125 常常会显著升高,有一位女性,经常感觉下腹部坠胀不适,CA125 检查结果异常增高,最终被诊断为卵巢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良性疾病也可能使 CA125 升高,所以它也不能作为确诊卵巢癌的唯一依据。

二、血液学检查——捕捉癌细胞的蛛丝马迹

血常规检查虽然看似普通,但其实也能为癌症诊断提供一些线索,白血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血癌,在血常规中就会有明显表现,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往往会出现异常,可能是极度升高,也可能是降低,而且白细胞的形态也会发生改变,出现幼稚细胞等异常情况,比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常规中就会发现大量的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

除了白细胞,贫血也是很多癌症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像胃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癌症,由于肿瘤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或者导致慢性失血,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贫血后,医生就会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潜在的癌症。

三、血检在不同癌症筛查中的独特作用

在肺癌筛查中,血检虽然不能直接确诊肺癌,但它可以提供一些辅助信息,比如前面提到的 CEA,如果升高,就需要进一步关注肺部情况,一些新兴的血液检测技术,如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循环肿瘤 DNA(ctDNA),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有着重要意义,CTCs 就像是癌细胞从肿瘤原发灶脱落进入血液中的“小逃兵”,检测到它们可以提示可能存在肿瘤;ctDNA 则是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 DNA 片段,分析其基因突变情况,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特性,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对于结直肠癌,血检中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 - 9(CA19 - 9)等指标有一定参考价值,粪便潜血试验也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有隐藏的血液来初步判断肠道情况,如果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再结合血检结果以及其他检查,如结肠镜检查等,来明确是否患有结直肠癌。

肝癌筛查中,除了前面说的甲胎蛋白(AFP),还有一些肝功能指标也很重要,肝癌患者往往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高,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了解肝脏的损伤程度以及病情进展情况,AFP 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肝脏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能大大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四、血检结果的解读与综合判断

血检结果就像是一份神秘的“情报”,需要医生仔细解读和综合分析,单一的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得了癌症,前面已经举了很多例子说明这一点,当发现某个肿瘤标志物异常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来进行判断。

一位患者 CA125 升高,但她并没有明显的下腹部疼痛、月经紊乱等与卵巢癌相关的症状,而且妇科超声检查也没有发现卵巢有异常包块,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复查 CA125,观察其变化趋势,如果持续升高,再进一步深入检查。

同样,对于血常规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也不能仅凭此就诊断癌症,贫血可能有多种原因,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排除其他非癌症因素导致的贫血,然后再针对性地进行检查。

血检在癌症筛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它只是癌症诊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如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 等)、内镜检查(胃镜、肠镜等)等相结合,才能更准确地揪出隐藏的癌症“小怪兽”,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希望大家对血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能重视定期体检,让健康的“小卫士”——血检,更好地守护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