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的大军中,查血体检一直是备受瞩目的一员,大家都希望通过这一管血,能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早早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查血体检真的能筛选出癌症吗?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事儿。
咱们得知道查血能查些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这些都是常见的项目,血常规就像是血液的一份“人口普查”,看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这些成员的数量和状态正不正常,白细胞多了,可能身体在和病菌打仗;红细胞少了,说不定有贫血的问题,肝肾功能则像是肝脏和肾脏的“健康报告”,反映它们的工作效率,血脂血糖要是高了,那可得注意饮食和运动啦,不然心血管疾病可能就找上门来。
这些常规项目对于癌症的筛查可没有那么直接,就好比你在一群人里找一个特定的小偷,只看大家平时的生活习惯(常规检查),很难直接揪出小偷(发现癌症),那有没有查血就能发现癌症的指标呢?还真有一些。
比如甲胎蛋白(AFP),它在肝癌的诊断中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要是这个指标突然升高,那得警惕肝癌的可能,还有癌胚抗原(CEA),很多癌症患者体内这个指标会升高,像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等,不过,这些指标升高可不就一定意味着得了癌症,它们就像一些不太准确的“信号灯”,亮了不一定有事儿,但不亮也不能完全放心。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患者,他的癌胚抗原升高了,吓得不行,我给他详细检查后发现,原来是他那段时间肠炎发作,炎症刺激导致这个指标暂时升高了,所以啊,看到这些指标异常,先别自己吓自己,得找医生综合分析。
除了这些常见的肿瘤标志物,现在还有一些更精准的血液检测技术在发展,比如液体活检,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游离 DNA(ctDNA),就有可能发现癌细胞的一些“小秘密”,这就好比从犯罪现场找到一些罪犯留下的蛛丝马迹,然后顺藤摸瓜抓住罪犯,不过目前这项技术还没有完全普及,费用也相对较高。
查血体检虽然不能像孙悟空那样一眼看穿癌症,但它确实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就像一个拼图游戏,单独看某一块碎片,不知道拼出来是什么样子,但把它们都收集起来,就有可能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图案。
对于一些高发癌症,我们不能只依赖查血体检,比如肺癌,低剂量螺旋 CT 扫描才是更有效的筛查手段;乳腺癌,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能发现早期病变;结直肠癌,肠镜检查必不可少,这些检查就像是专门针对癌症的“探测器”,能更直接地发现问题。
咱们再来说说体检的套餐,有些体检机构推出各种查血套餐,号称能全面筛查癌症,其实啊,很多套餐里的项目不一定都适合你,你得根据自己的年龄、家族病史、生活习惯来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就像一个挑食的孩子,不能看到啥都往嘴里塞,得选对自己身体好的。
要是家族有癌症病史,那你可能得重点关注相关癌症的筛查项目,比如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那乳腺检查就得更上心,要是长期抽烟喝酒,那肺癌、肝癌的筛查可不能少。
查血体检不能完全筛选出癌症,但它是体检这个大工程里重要的一环,它能帮我们发现身体的一些异常信号,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方向,大家可别小看这一管血,它可是身体给我们的一份珍贵“情报”,我们要做的就是找个靠谱的医生,把这份“情报”解读好,然后采取正确的行动,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下次再去体检,别光盯着查血,要和医生好好沟通,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体检方案,让我们一起利用好各种检查手段,把癌症这个“大坏蛋”挡在健康的大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