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治疗中,放化疗是常见的手段之一,它们通过破坏癌细胞的DNA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这些治疗方式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其他部位产生“误伤”,其中就包括口腔和牙齿,在放化疗期间,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拔牙,这听起来可能有些“不近人情”,但背后却是一场“口腔保卫战”的智慧与关怀。

为什么癌症放化疗要拔牙?一场口腔保卫战的背后

口腔黏膜的“无辜受害”

放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快速分裂的细胞“一视同仁”,而口腔黏膜细胞正是其中之一,这些药物会导致口腔黏膜的炎症、溃疡甚至坏死,使得患者口腔疼痛难忍,进食困难,而牙齿作为口腔中的“硬汉”,在放化疗的“狂轰滥炸”下,往往也会受到波及,出现松动、脱落甚至感染。

预防性拔牙的“先手棋”

为了避免放化疗期间因牙齿问题带来的额外痛苦和风险,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提前拔除可能受到影响的牙齿,这就像是在下棋时走一步“先手”,提前清除潜在的障碍,让放化疗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拔牙还可以减少因牙齿问题导致的口腔感染,降低放化疗期间的感染风险。

保护口腔健康的“小妙招”

除了拔牙,患者在放化疗期间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口腔健康:

  • 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刷牙、漱口,使用软毛牙刷和温和的牙膏。
  • 避免刺激性食物:放化疗期间应避免辛辣、过烫或过硬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 定期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专业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
  • 使用特殊牙膏:有些特殊牙膏含有氟化物等成分,可以帮助预防口腔感染和龋齿。

拔牙不是“一刀切”,需谨慎权衡

虽然拔牙在放化疗前有其必要性,但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对于年龄较大、牙齿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能会建议先进行口腔治疗,待情况稳定后再进行放化疗,而对于年轻、牙齿状况良好的患者,则可能建议先进行放化疗,再根据需要拔牙。

癌症放化疗期间的拔牙,虽然听起来有些“冷酷”,但实际上是医生为了保护患者整体健康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它不仅关乎口腔健康,更关乎患者的整体治疗安全和康复,患者在面对这一建议时,应保持理解和配合,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的口腔护理和保护,这是一场“口腔保卫战”,而你,是这场战斗中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