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的术后恢复阶段,患者和家属常常会陷入“吃什么好、什么不能吃”的纠结中,我们就来聊聊一个颇具争议但又颇受欢迎的中药——黄芪,看看它是否能在癌症术后为患者“扶正”。

癌症术后,黄芪来扶正

认识黄芪:中药里的“小人参”

黄芪,又名黄耆、北芪,是中医常用的补气药,它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功效,在中医理论中,黄芪被视为“补气之长”,有“小人参”的美誉。

癌症术后为何需要“扶正”

癌症手术虽然切除了肿瘤,但也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手术过程中,患者会消耗大量气血,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及时“扶正”显得尤为重要,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为后续的抗癌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黄芪在癌症术后的作用

增强免疫力:黄芪中的多糖、黄酮等成分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抵御病毒和细菌的侵袭。

促进伤口愈合:黄芪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能够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减轻手术后的水肿现象,从而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改善体质:黄芪能够补气升阳,改善患者的气虚症状,如乏力、气短等,使患者更有精神面对术后的康复过程。

注意事项与合理使用

虽然黄芪在癌症术后有诸多益处,但并非人人适用,以下是一些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黄芪的耐受性和反应也不同,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 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或保健品,应告知医生,以免黄芪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 适量为宜:黄芪虽好,但过量使用也可能导致上火、失眠等不良反应,每日用量控制在15-30克为宜。
  • 辨证施治: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决定是否使用黄芪以及如何使用。

黄芪是“扶正”好帮手

对于癌症术后的患者来说,适量使用黄芪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不仅能够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体质,还能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增添一份助力,但记住,合理使用、辨证施治是关键,在享受黄芪带来的益处时,别忘了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