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急着交辞职信,咱先聊聊“癌”这个字

得了癌症该辞职吗?一位中医的佛系抗癌指南

“癌”这个字,拆开看是“疒”(病字头)加“喦”(山崖),古人造字时大概觉得这病像爬山一样艰难,但现代医学告诉你:癌症≠绝症,它更像一场“持久战”,而不是“死刑判决书”,别一确诊就拍桌子辞职,先深呼吸,听我这个爱讲冷笑话的中医唠几句。

辞职的“副作用”可能比化疗还猛

  1. 经济压力: 抗癌要钱,辞职可能断医保,中医再厉害,也不能拿枸杞当工资发你。
  2. 心理真空: 突然闲下来容易胡思乱想,相信我,在家躺着刷手机比上班更容易焦虑——尤其是看到同事朋友圈晒加班奶茶时。
  3. 社交断崖: 同事的八卦、老板的毒舌,某种程度上是“精神免疫力”,突然脱离职场,孤独感可能比癌细胞扩散还快。

插播一条中医冷笑话:为什么癌症患者别轻易辞职?因为“气滞血瘀”里,“气滞”往往是从“老板又让我改PPT”开始的。

中医视角:抗癌需要“平衡”,而不是“破釜沉舟”

老祖宗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抗癌的关键是“调和”:

  1. 工作可以减负,但别归零: 和老板商量调岗、缩短工时,比如从“007”改成“朝九晚五”,或者远程办公,职场不是“全或无”,还有“半糖去冰”选项。
  2. 治病要“标本兼顾”: 西医化疗是“砍树”(杀癌细胞),中医调理是“施肥”(增强体质),辞职相当于自断“土壤”,不如留着工作当“分散注意力疗法”。

再插播一条:有个病人问我:“大夫,我能边喝中药边写代码吗?”我说:“可以,但别把当归当成键盘ESC键。”

什么时候该考虑辞职?

  1. 工作本身是“致癌物”: 比如熬夜加班成常态、职场PUA致抑郁——这时候,辞职是“抗癌第一剂药”。
  2. 身体真的扛不住: 如果化疗后虚弱到拿不动鼠标,还硬撑,那就是“用命换KPI”了。
  3. 有更好的疗愈计划: 比如决定去山里种菜、环游世界——前提是钱包和体力允许。

严肃补充:以上请遵医嘱,别因为我说话像相声就当真。

中医的“佛系”抗癌建议

  1. 把职场当“复健场”: 轻度工作能维持生活规律,比如改PPT时默念“我在做脑力瑜伽”,开会时偷偷按合谷穴(防老板啰嗦)。
  2. 学会“偷懒式养生”: 带保温杯泡黄芪枸杞,电脑旁放个小艾灸盒(注意别烧了同事的报告)。
  3. 幽默感是“免疫增强剂”: 下次同事问“你怎么秃了?”可以答:“这是现代医学与传统文化结合——化疗负责‘去芜’,中医负责‘存菁’。”

终极答案:问你自己三个问题

  1. 辞职后,我的生活会更好还是更焦虑?
  2. 我的存款和医保够支撑多久?
  3. 如果生命只剩三年,我最想怎么过?

最后一条来自某位病人金句:“确诊前我以为自己会辞职去南极,结果发现最快乐的还是每天下班吃老婆煮的面。”

癌症是人生的“强制暂停键”,但未必是“关机键”

作为中医,我见过带瘤生存二十年的乐观阿姨,也见过辞职后抑郁加重的年轻人,抗癌不是“拼命”或“躺平”的选择题,而是“如何让自己活得舒服点”的论述题。

别急着写辞职信,先泡杯陈皮玫瑰茶,和你主治医生、家人、甚至HR聊聊——毕竟,职场和癌症一样,都是“既来之,则安之”的修行。

文末附赠《职场抗癌人士生存指南》:①把CT片当抽象艺术看;②把化疗副作用当“身体在打怪升级”;③如果老板问你为啥总请假,答:“在练《黄帝内经》里的‘间歇性修仙’。”


字数统计:约1500字
(含冷笑话、中医理论和人生哲学,保证比化疗室杂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