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令人担忧,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也寄予了厚望,关于肺癌筛查的误解和误区依然广泛存在,其中最常被问及的一个问题便是:“抽血能查出肺癌症吗?”

抽血能查出肺癌症吗?——专家解读肺癌筛查的误区与科学方法

抽血检测的局限性

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一种单一的、通过抽血就能100%确诊肺癌的检测方法,虽然血液检测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但这些标志物在肺癌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低,无法作为独立的诊断依据,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能升高,且其水平与肿瘤的分期、大小、位置等无直接关联,因此仅凭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来判断是否患有肺癌是不准确的。

肺癌筛查科学方法

如何进行科学的肺癌筛查呢?国际上公认的肺癌筛查手段主要包括低剂量螺旋CT(LDCT)和胸片检查,LDCT因其高灵敏度和低辐射剂量,被视为早期肺癌筛查的金标准,通过LDCT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肺部微小的结节或病变,从而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干预。

为什么选择LDCT而非其他方法?

1、高灵敏度:LDCT能够发现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这是传统胸片无法做到的,这些微小结节在早期肺癌中非常常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低辐射剂量:相较于传统CT,LDCT的辐射剂量大大降低,降低了因多次检查带来的辐射风险。

3、成本效益:虽然LDCT的单次检查成本较高,但从长远来看,其能够早期发现并治疗肺癌,减少了晚期治疗的高额费用和患者的痛苦,具有明显的成本效益。

哪些人群应进行肺癌筛查

根据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和其他国际指南,以下人群应考虑进行肺癌筛查:

- 年龄在55-74岁之间,且至少有30年的烟龄(每天至少一包烟)的吸烟者。

- 曾经吸烟但已戒烟时间不超过15年的人群。

- 有职业暴露史(如长期接触石棉、氡气等致癌物质)的人群。

- 家族中有肺癌病史的人群。

- 存在其他高危因素(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瘢痕等)的人群。

除了LDCT外,还有哪些辅助检查?

虽然LDCT是肺癌筛查的主要手段,但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这些检查包括:

痰细胞学检查:通过分析痰液中的细胞来寻找异常细胞或癌细胞。

支气管镜检查:直接观察支气管和肺部的病变,并取样进行组织学检查。

经皮肺穿刺活检:在CT引导下,使用细针穿刺肺部结节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虽然不能单独用于诊断,但可以作为LDCT检查的补充,观察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

预防胜于治疗——远离肺癌的生活方式建议

尽管现代医学提供了多种筛查和诊断手段,但最有效的抗癌策略依然是预防,以下是一些预防肺癌的生活方式建议:

戒烟: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戒烟是预防肺癌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避免二手烟:尽量远离二手烟环境,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减少环境污染:避免长时间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工业区、交通繁忙的道路等。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包括LDCT在内的相关检查。

抽血检测在肺癌筛查中虽有其局限性,但不应被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筛查手段,科学的肺癌筛查应包括LD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大大降低患肺癌的风险,面对肺癌这一“沉默的杀手”,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作为医学健康领域的专家,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肺癌防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并重视肺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