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世界里,癌症就像一个狡猾的敌人,总是在不经意间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抽血检查,就像是一把小小的“侦探利器”,能从我们的血液中发现一些癌症留下的蛛丝马迹,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身体有癌症时抽血都能查些什么。
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肿瘤标志物,这可是抽血检查中针对癌症的一大“明星项目”,肿瘤标志物就像是癌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一些特殊“信号弹”,比如说甲胎蛋白(AFP),它在肝癌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如果一个人的血液里甲胎蛋白含量持续升高,那可就得提高警惕啦,有可能肝脏正在悄悄发生着一些变化,不过呢,肿瘤标志物也不是绝对准确的,就像一个不太靠谱的“线人”,有时候它发出的信号不一定就代表真的有癌症,一些其他的非癌症疾病,比如肝炎、肝硬化,也可能让甲胎蛋白升高,所以呀,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先别慌,还得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判断。
癌胚抗原(CEA)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它在很多癌症中都可能出现升高的情况,像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等,但同样,它升高不一定就意味着患了癌症,抽烟的人、有肠道炎症的人,CEA 也可能会有轻度升高,肿瘤标志物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能仅凭它就给癌症下诊断。
除了这些常见的肿瘤标志物,还有一些特殊的“选手”,比如糖类抗原 125(CA125),它在卵巢癌的诊断和监测中有着重要作用,当卵巢发生癌变时,CA125 常常会像火箭一样飙升,不过,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妇科疾病也可能让 CA125 升高,这就需要医生综合分析病情啦。
糖类抗原 15-3(CA15-3)则对乳腺癌比较敏感,要是乳腺癌患者的病情有变化,比如复发或者转移,CA15-3 的数值可能就会跟着“上蹿下跳”,但同样,一些乳腺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它轻度升高。
再来说说糖类抗原 19-9(CA19-9),它和胰腺癌、胆管癌等消化系统癌症关系密切,当这些部位出现肿瘤时,CA19-9 可能会大幅度升高,但胰腺炎、胆管炎等良性疾病也可能让它“虚晃一枪”。
抽血检查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血常规,虽然它主要不是直接查癌症的,但从血常规里的一些指标变化,也能发现一些和癌症有关的线索,比如说白细胞,如果持续异常升高,有可能是身体里有炎症,也有可能是某些血液系统癌症在捣乱,而贫血呢,除了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原因,一些癌症,像白血病、肝癌、肾癌等,也可能导致贫血的发生。
还有血小板,如果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或者减少,也需要关注,某些癌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异常的情况,这可能和癌症的进展、治疗反应等都有关系。
血液中的肝肾功能指标也不容忽视,因为癌症患者如果接受了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这些治疗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一定的损伤,通过检查肝功能指标,比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可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检查肾功能指标,比如肌酐、尿素氮等,能知道肾脏的工作情况,如果肝肾功能出现异常,医生就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护好患者的重要脏器。
还有一些血液中的免疫指标,比如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在癌症患者中,免疫系统常常会受到影响,通过检测这些免疫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于判断病情、制定治疗策略都有着重要意义,比如说,一些癌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或者功能异常,这提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感染等并发症的困扰。
身体有癌症时抽血检查的项目可真是个大家族,肿瘤标志物像是一群神秘的“小侦探”,能给我们一些癌症的线索,但需要我们理性看待它们发出的信号;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指标等则像是一群默默守护的“小卫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了解身体状况、应对癌症提供帮助,当我们拿到抽血检查报告时,要和医生一起仔细分析这些结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蛛丝马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癌症、战胜癌症,让我们的身体重新回到健康的轨道上,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定期体检和抽血检查,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