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在户外跑步机上与风速赛跑,你是不是也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哎呀,你运动这么猛,小心得癌症哦!”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会心一紧,手中的哑铃差点儿掉下来?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运动与癌症”的误区。
让我们明确一点:运动是预防癌症的“良药”,而不是“毒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的权威研究,规律性的身体活动可以显著降低多种癌症的风险,包括结肠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这主要是因为运动能够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减少体内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患癌风险。
为什么会有“运动狂人易得癌症”这样的说法呢?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幸存者偏差”现象,就是人们只关注到那些因为运动而出现过度训练、免疫系统受损等极端情况的人,而忽略了绝大多数因运动而受益的人,就像你看到一只落水的狗拼命挣扎,却没看到成千上万只健康游泳的狗一样。
还有一些人将“运动后免疫力下降”的现象误解为“易患癌症”,确实,剧烈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身体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会因此患上癌症,这种免疫力的暂时下降是可以通过充分休息和营养补充来恢复的,从长远来看,规律运动对免疫系统的正面影响远大于短暂的负面影响。
如何科学地运动以预防癌症呢?我的建议是:
- 适度原则: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加入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 多样化:不要只局限于一种运动方式,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更全面地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
- 持续坚持: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形成习惯,即使再忙,也不要放弃每天的小运动量活动。
- 注意恢复:运动后给予身体充分的休息和营养补充,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免疫系统受损。
- 定期体检:即使你是一个运动狂人,也不要忽视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运动是预防癌症的“好朋友”,而不是“敌人”,别让那些无根据的谣言影响了你的健康习惯,拿起你的跑鞋,享受运动的乐趣吧!适量、适度、多样化的运动才是王道!